从微观视角看,
干法造粒机的颗粒构建原理主要涉及粉末状物料的压缩、破碎及筛分过程。以下是对该原理的详细阐述:
一、压缩成型
1.物料混合:
-待造粒的粉末状物料首先被加入造粒机中,通过搅拌装置进行充分混合,以确保物料的均匀性。
2.压缩过程:
-混合后的物料进入压缩室。在压缩力的作用下,物料被压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片状或块状物。
-具体而言,料粉经水平送料螺杆输送,在垂直送料螺杆作用下进行脱气和预压,然后被推至两个挤压辊轮的弧形槽内。经过压辊的挤压,粉料变成料片。压辊表面的不同构造可以应对不同的粉料,以防止粉料在被压辊咬入时打滑。
-在这个过程中,压辊压力、压辊间隙及压辊转速等关键工艺参数对颗粒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压辊压力需综合考虑料粉的稳定性、颗粒粒径分布、成品崩解溶出等参数来确定;压辊转速决定了物料在辊轮咬合区的受压时间,影响物料中空气的排除情况和颗粒的压实性;压辊间隙则影响料片的片厚。

二、破碎筛分
1.破碎过程:
-经过压缩成型的物料进入破碎机,被破碎成所需大小的颗粒。
-料片通过压辊后,在重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脱离压辊,少量未脱落的料片被刮刀刮下。所有脱落的料片继续进入粉碎整粒机,经过粉碎整粒工艺制成颗粒。
2.筛分过程:
-破碎后的颗粒通过筛分装置进行分级,去除过大或过小的颗粒,得到符合要求的颗粒产品。
-在某些干法制粒工艺中,整粒后的颗粒会进入振动筛进行过筛分级,筛下细粉可返回水平送料螺杆循环制粒。
三、微观结构变化
1.粉体特性变化:
-在压缩过程中,粉体粒子发生塑性形变,颗粒间的间隙减小,粒子间的结合力增强。
-破碎过程进一步改变颗粒的形状和大小,使其更符合使用要求。
2.颗粒构建:
-最终得到的颗粒是由多个粉体粒子紧密结合而成的团聚体,具有稳定的微观结构和良好的物理性能。
干法造粒机的颗粒构建原理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涉及粉末状物料的压缩、破碎及筛分等多个环节。通过精确控制关键工艺参数和优化设备结构,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颗粒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