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干法造粒机凭借“无溶剂、能耗低”优势,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化工等小批量生产场景,核心通过“粉碎-挤压-制粒-整粒”流程实现物料成型。其维护与故障诊断需聚焦压辊、筛网、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以“预防维护为主、故障精准定位”为原则,将设备停机时间缩短60%以上,保障造粒效率与颗粒质量稳定。
一、全流程预防性维护体系
1.核心部件日常维护(每日必做)
-压辊系统:开机前用软布擦拭压辊表面,清除残留物料(避免硬刮损伤辊面),检查辊面是否有凹陷、裂纹,若出现磨损超标(粗糙度Ra>0.8μm)需及时抛光修复;运行中监测压辊压力(通常0.8-1.2MPa),避免压力骤升导致轴承损坏。
-进料与粉碎单元:清理进料斗内杂质,检查螺旋送料器叶片磨损情况(间隙>2mm需更换);粉碎刀组需每日涂抹食品级润滑油,确保转动灵活,避免物料粘刀导致粉碎不均。
-筛网与整粒机构:拆卸筛网检查孔径是否堵塞,用压缩空气(0.4MPa)反向吹扫,若筛网出现变形或破损(漏料量>5%)立即更换,更换时确保筛网固定牢固,避免振动导致移位。
2.周期性深度维护(每周/每月)
每周重点:检查传动皮带张紧度(按压挠度≤10mm),松动时及时调整;清洁设备内部积尘,尤其电机散热风扇与电控柜通风口,防止过热停机。每月重点:拆解压辊轴承座,加注锂基润滑脂(填充量为轴承腔的2/3);校准压力传感器与转速表,确保误差≤±2%;检查设备接地电阻(≤4Ω),避免静电引发安全隐患。

1.造粒质量异常类故障
-颗粒松散易碎:核心原因是压辊压力不足或物料含水量过低(<3%)。诊断方法:监测压辊实时压力,若低于0.8MPa需调节液压系统;检测物料含水率,通过喷雾增湿将水分控制在5%-8%。
-颗粒粒径不均:多为筛网堵塞、粉碎刀组磨损或送料不均导致。解决措施:清理或更换筛网,打磨修复粉碎刀;调整送料电机转速(通常15-25r/min),确保物料匀速进入压辊。
2.设备运行异常类故障
-压辊卡滞停机:因异物进入压辊或轴承损坏引发。处理步骤:立即断电,拆卸压辊护罩清除异物;若伴随异响,检测轴承间隙(>0.1mm需更换),更换后重新校准压辊平行度(误差≤0.05mm)。
-电机过热跳闸:负载过大或散热不良导致。诊断:触摸电机外壳(正常≤60℃),若过载需降低进料量;若散热不良,清理风扇积尘并检查散热通道,确保通风顺畅。
3.系统控制类故障
压力显示异常时,先检查传感器接线是否松动,再用标准压力表校准(误差超范围需更换);设备无法启动时,优先排查急停按钮是否复位、接触器是否吸合,若电控柜内出现跳闸,需检测电路短路点并更换损坏保险丝。
三、维护与诊断关键要点
建立“设备维护台账”,记录每日运行参数、维护内容及故障处理情况,通过趋势分析预判部件寿命;更换部件时确保型号匹配,如压辊需选用与物料特性适配的材质(食品级选316L不锈钢,化工级选碳化钨涂层);故障诊断遵循“先断电、后排查,先机械、后电控”原则,避免带电操作引发安全事故。
通过这套标准化维护与诊断方案,可使小型干法造粒机的设备完好率提升至95%以上,颗粒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既降低维护成本,又保障小批量生产的连续性与稳定性,适配实验室及中小型企业的生产需求。